在谈郭松龄之前,我们还要提到另外一个人的名字郭子仪。没错,唐朝名将郭子仪我们都知道,戎马一生,屡建奇功,但他从不居功自傲,忠勇爱国,宽厚待人,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。郭子仪与郭松龄何干?郭松龄是郭子仪的后裔,曾为张学良之教官,奉军著名的爱国将领。
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对郭松龄这个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。郭松龄,字茂宸,比张学良大七岁,是张学良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老师。晚年张学良形容自己与郭松龄关系的说法是:”我就是郭茂宸,郭茂宸就是我。“由此可知,郭松龄在张学良心里的地位,原本是少帅手下的亲信,也是大帅身边的红人,郭松龄为什么后来要背叛奉军?
郭松龄,字茂宸,原籍山西汾阳,1883年生于沈阳东郊渔樵寨村,早年人私垫,后因家贫辍学,扛过活,种过地。出身不怎么好的郭松龄遇到了一对好父母,父亲虽然年轻的时候也心怀大志,终究不能实现,仅在小山村当个小小的私塾老师,即使这样父亲对郭松龄的影响还是极大的,因为他的思想在无形中就受到了父亲的影响。而母亲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村妇,但是母亲勤劳善良,传统文化浸润下的郭松龄长大后自然也有父亲的宏图大志,不同的是,他比父亲走得远得多了。
在他19岁时,父亲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,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,辍学已久的郭松龄又可以重回学堂了,在这里,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,尤其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。日俄战争爆发后他投身军旅,1906年入陆军速成学堂,后远走四川,当过营长并加人了同盟会,后又回沈阳任东三省讲武堂军事教官,与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风云人物张作霖、张学良父子产生了特殊的关系。
张作霖1919年2月任东三省巡阅使,建立了东三省讲武堂。张任监督,东三省巡闽使署参谋长张作相兼任堂长,熙洽任教育长,张厚瑰为总队长,郭松龄为教官之一,校址设在沈阳小东门外。张作霖虽聘郭松龄为军校教官,但对他并不十分信任,也没给予更大的重用,在讲武堂期间,反倒是和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交情颇深。
因反满清和反军阀而横戈跃马、驰骋疆场的郭松龄,是早年的同盟会会员。相差七岁的两人结识以后,志同道合,相见恨晚,情同骨肉。张学良结交郭松龄之后,郭松龄这人对张学良整个的思想都有着极大的影响,在讲武堂里,作为张学良教官的郭松龄,是个极其负责的又有头脑的老师,在张学良接触的很多教官里,郭松龄不仅有正义感对军事很有见解,授课方式最易打动人,于是,张学良渐渐地对郭松龄敬佩起来,在讲武堂,郭松龄教会了他爱国、带兵、打仗,教会他什么叫策略什么叫智慧,让他在讲武堂里实现了从男孩到军人的担当。
郭松龄曾在1912年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,在这里,郭松龄学习了3年,研读了德日近现代军事科学。经过刻苦学习,郭松龄不仅掌握了当代最新的军事知识,且具有一定的指挥才能,又接触了许多新知识、新思想,在同代军人中算是佼佼者。郭松龄比张学良年长七岁,但在军校他们是师生关系。郭松龄曾仔细关注过张学良,认为张学良虽然自幼生长在军阀家庭,但他具有正义感,有强烈的进取心,很有培养前途。当然郭松龄的宏图远远不止是在军校当个小小的教官而已,他想在军事上有所作为。
郭松龄之所以会到讲武堂来,是因为1917年,孙中山组建护法军政府,郭松龄投奔孙中山。1918年5月,护法运动失败,一批追随孙中山的国会议员和军人被迫相继离开广州。失望加怅惘的郭松龄无法继续留在广州,便于1918年的秋天重返奉天。这次跟随孙中山的行为遭到了张作霖的嘲讽,后被张作霖转任讲武堂教官的,一下子郭松龄觉得从天上跌到了谷底。